<%@LANGUAGE="JAVASCRIPT" CODEPAGE="936"%> 中国名人名家网

主办:CCTV品牌影响力中国名人名家研究委员会;
北京时代金城书画院;
京津画派研究会

《中国名人名家》出版

网址:www.yuwh.org.cn
邮箱:
  
lch6678@sina.com

中国名人名家研究委员会艺术顾问:
张序三 周坤仁 张文台
王太岚 左建昌 李俊琏
单大德 国林 欧阳中石
董守福 李宝林 王阔海
苗培红 乔纯章 赵洪昌
马德仁 李祥栋 龙 岩
江家福 黄伯诚 何乃磊
赵胜堂 黄万荣 陈长智
林庆萍 贺伟国 潘新明
史成新 王沛雄 张永宽
朱伟明 高 振

名誉主席:王阔海
常务副主席:刘纯华
副主席:周小国 楚威彬
     孙光祥
副秘书长:沈义银
本刊艺术总监:胡一龙

《中国名人名家》杂志、中国名人名家网
社长:刘纯华
副社长:袁良明
副总编辑:周福森
编辑部主任:李 瑞
 
    
编辑:张笑天
统筹:邓志勇
刊名题写:
编辑出版:
   《中国名人名家》
本刊注册服务机构:
中央编办机关服务局事业发展中心
编号:DMG00006018
用于交流
每期赠送:中央国家机关,军队驻京机关,有关社会团体,知名人士

 

 

难忘驻村岁月

——纪念上杭驻村17周年

文 /陈可敬

2004 年 7 月 9 日,是我第一次踏入秀坑村的地界。

早饭后,从上杭大酒店出发,来接我的是通贤乡党委书记傅建勇,送我到村的是省委文明办的副处长黄学强。

闽西山道弯弯,群山绵绵,汽车在 205 国道上飞驰,由于秀坑没有通乡公路,所以要借道南阳镇才能到达,大约 1 小时 20 分钟的车程就到了秀坑村。

汽车刚到村口(水口)就听到燃放鞭炮的声音,这客家村落迎送贵客的礼节。

在村部门口迎接我的有:上杭县挂钩通贤的副县长郑锦兴、通贤乡乡长王尧华、副乡长梁福庶(包村)、黄新玉、陈仁河、组织委员阙生华和秀坑村书记阙国权、村主任阙明波等村干部以及部分村民,县、乡领导分别发表热情洋溢欢迎致辞;我也作了简短的表态发言。这个欢迎仪式,就算是把我交给秀坑,从此开始了三年的驻村生活。

我第一次走进秀坑,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破旧的村部,没想到村级办公场所会如此破落:一间低矮的平顶房,房顶上背着一只大铁锅 ——卫星电视接收器,孤零零的像一座碉堡,在烈日下显得格外孤单、苍凉……

并不是没有思想准备。来前我曾想过,老区大多数地处偏远山区,并且往往与贫穷、落后、封闭等字眼联系在一起,生产、生活条件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我带来了军用的雨衣、雨鞋、水壶、背包带、军大衣、作训服和手电筒、老虎钳、电工刀、螺丝刀等等,早就做好了准备。做好了过艰苦生活的准备。连炊事工具,都带齐了。

初到秀坑,给我一种很凄凉的感觉。

狭窄弯曲、尘土飞扬的道路;杂乱无章的房屋;少有丛林的山峦;朴素艰苦的村民 ……

陪同进村的乡干部说: “这里还算好的了,有的贫困村连村部都没有。”

到村时正值盛夏酷暑,村民们正忙着收割,一个个汗流浃背,挥汗如雨;在秀坑村,你甚至看不到一个胖子,或者大腹便便的人。村民们都结实精干,也许与他们的长年辛勤劳动有关,更与这里的生活水平有关。

这些情景对我触动很大,给我的印象是两个字:震撼!

我决心在村里住下来,看看到底能够做些什么,到底能够改变什么。

秀坑小学一间闲置的教室,便是我的宿舍,空荡荡的唯有一张床摆放在中间,看上去不像是宿舍,倒像是太平间!

陪同的乡领导解释说, “这是为你下村时午休准备的,平时不要住在村里,乡镇干部都没有一个是住村的,你们省里来的领导更不要住在村里。”

通贤乡专门在乡里为我安排了住处。开始时,我在乡里住了两个月。乡里的条件是不错,房间里有空调、有电视,工作之余有可以经常聊天的乡干部。

但是,我考虑到如果长久这样下去的活,自己的生活可以过得更好一些,与秀坑村民的距离却会变得远了,思考再三,最后我还是婉言谢绝了乡里的好意,

我让村里尽快把大教室用隔墙分隔一下,稍稍改造,很快就在村里安营扎寨了。

 

由于屋顶有裂隙,在阴雨天里,宿舍的屋顶经常漏雨。

风起的日子,所有的窗户都在颤抖;雨骤的夜晚,屋外风雨交加,屋内雨点嘀哒,从门口一直漏到床前,我用脸盆、茶杯和一些能够装水的器皿,在地上成一列纵队排开,雨点滴在这些大小不同、质地各异的器皿上,发出不同的声响,听起来像是交响曲。听雨的夜晚浪漫而苦涩,于是苦中作乐

填了一首词

《虞 美 人 . 听 雨》

少年听雨小溪旁

松烛映草房

青年听雨军舰上

海阔云低鸥鸟叫舷边

 

而今听雨小村中

鬓霜志未泯

奔波忙碌只为民

驻村三年点滴到天明

 

尽管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是走进秀坑,还是有一种别样的感觉,你会觉得,山紧贴着你的鼻梁,云雾常与你悄悄牵手,星月常与你默默相守 ……”

秀坑村位于上杭、连城、长汀三县交界地带的上杭县通贤乡东北部,距上杭县城 60 公里,距通贤乡 5 公里。由于没有便捷的通乡公路,秀坑人要到通贤乡办事,得绕道相邻的南阳镇再到通贤乡,要走 15 公里。

我此时才真切地感到,这是一个地势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文化贫乏的山村。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用在贫困村身上,不如说,已经奔小康的村庄是相似的,欠发达的村庄却各有不同的原因,但不外乎地处偏僻、缺乏资源、愚昧、观念落后等等 ……

看一个村庄贫困与否,只要看周边村的妹子愿不愿意嫁到这里。扶贫开发之前,秀坑村是公认的 “四难”、“五多”村。行路难、吃水难、发展难、娶媳妇难困扰着村民;破旧危房多、孤寡单身多、残疾病人多、坑坑洼洼多、污水臭沟多等现象,“名声在外”,让村民抬不起头来。

这就是现实。

有点冰凉的现实。

驻村秀坑,这里经常停水、停电,我早早备好了蜡烛。在农村停水停电,算不了什么。

我觉得秀坑村能被列为全省 208 个扶贫开发重点村,是千年等一回。既然来了,就要为村民做点事,不能把村庄难得的机遇浪费掉。我要带领秀坑村的干部群众向贫穷宣战。

于是我让秀坑小学校长阙祥玉在村口的白墙上写一副标提振一下村民的精神: “放胆子、迈步子、挖掉穷根子,闯难关、越雄关、建设新秀坑!”

在驻村的日子里,吃、住、行难处多多。物质的匮乏,生活的单调,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什么?是寂寞,如何度过漫长而孤独夜晚,是最大考验。

住在学校里,最难过的是双休日,和学校放了寒暑假的日子。

初进村时,住处就在既无大门,又无围墙的学校里。假日里,师生们都走了,只有我一个人住在空荡荡的教室里。

月色溶溶的夜晚,山村既十分清亮又十分安静。而没有月光的夜晚,山村里都是一片漆黑,只有教室走廊的灯光亮着。

夜深人静。窗前山色空蒙,窗后竹萧影动,陪同的村干部都回家去了,只有我一个人躺在学校里。

山村的夜晚既安静,空气又清新。也许含氧量又高,睡上两三个小时,就觉得睡够了,因此,他常常在凌晨时分醒来。虫子叽啾,夜愈幽静,我靠在床头,看看书,写写诗文。

夜漫长,夜漫长,

寒夜萧萧雨作伴。

初更梦见爹,

二更梦见娘,

三更妻儿热炕上,

四更踏浪走边关,

五更醉倒在家乡。

好梦易醒春难留,

春雨丝丝泪两行。

人生有梦春常在,

梦醒时分天渐亮。

 

我在日记中写道: “什么是我的精神支柱?是信念!”

多少个漫长而孤寂的长夜,多少个孤灯只影的无奈,如果没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是不可想象的。

我要求自己把心态调整好,经受住生活和思想等方面的考验,安下心、驻下来。我不是来忆苦思甜的,而是用艰苦的生活来磨练意志、昂扬斗志,激发我的热情。不是有伟人说过吗?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我说,与贫穷宣战其乐无穷。

2004 年 6 月,我在参加全省第一批驻村党员干部培训期间,有感而发,写下了《驻村抒怀》:

军旅生涯二十年,而今迈步走桑田。

红军故里上杭县,才溪相邻是通贤。

高位嫁接春潮涌,造福工作恩泽绵。

村官职微责任重,风霜雨雪只等闲。

 

虽有豪情万丈,但是多数驻村的日子,并不好受。

2004 年 12 月 26 日,是印度洋暴发海啸灾难的日子。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学校的每一扇门窗都在风雨飘摇中嘭嘭作响,让人无法入眠。独居一室,形单影只,我情不自禁,强烈地思念起了远方的亲人。

茫茫大海我孤独地守候,浩瀚星空你深沉地祝福。孤寂总是与诗心相通的。

一时思絮如潮,我提笔写了一首小诗《寒夜思亲》。在随后的题记中说: “住在秀坑小学,独自一人,印度洋海啸,狂风大作,门窗作响,整个学校风雨飘摇,夜无眠,故有感而发”。

风疾雨骤夜无眠,

往事依稀到眼前。

慈母西去肝肠断,

寒夜思亲泪涟涟

儿当村官娘做古,

母爱无私海无边,

今生难再慈母面,

惟有南柯梦幻间!

 

上杭位于福建西部,其建县于宋淳化五年(公元 994 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我党、我军著名的“古田会议”在这里召开。

闽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这里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领导过革命运动。当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十万闽西儿女参加红军,闽西人民坚持长期艰苦卓绝斗争二十年红旗不倒,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闽西有革命基点村 610 个,烈士 2 . 39 万人,占全省烈士人数的一半多, 1955 — 1965 年间授衔的闽西籍将军 68 名,占福建籍将军总数的 81 . 9% 。邓子恢、陈丕显、杨成武、刘亚楼、张鼎丞等革命先辈就生长在这块红土地上。

1934 年 毛主席到才溪乡搞调查时,通贤与才溪同属才溪苏区模范乡,著名的 “九军十八师”有十位将军是通贤人。

那时的秀坑村就是才溪苏区的一个行政村,红军曾在村里建立红军医院和兵工厂。

秀坑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开通秀坑到通贤的通乡公路,这是几代秀坑人的梦。

在驻村的日子里,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的心情总有一种愧欠和沉重,解放 55 年了,才溪苏区的一个行政村——秀坑村至今还没有通乡公路,真有点愧对老区人民。对秀坑人来说,这也是一份迟来的爱,驻村第一书记早就来了。

通过扶贫开发,秀坑村发生了不仅修通了通乡公路,而且实现了一村通四镇、天路连八方美好蓝图,如今的通乡公路是标准化的 “四好”公路,昔日的贫困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令人羡慕的美丽乡村。

 

 

2021 年 7 月 9 日写于榕城

 

 

 

 

 

 

 

 

 

 

 

 

 

 

 

 

 

 

 

 

 

 

 


金城书画院 新华网 中国作家网 人民网 莒县在线 网络媒体协会
111.67.204.205 ymwh 12345678
版权所有: 《中国名人名家》杂志社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20号汇通商务楼42号楼202室 电话:13910726678
Email:lch6678@sina.com 中国国家信息产业部: 京ICP备19048866-2号